【知识分享】学习了解AB-test分析框架

AB测试(也称为随机对照实验)是一种广泛用于评估两个或多个处理方法之间差异的实验设计。在AB测试中,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(如A组和B组),每个处理组接受不同的处理方法(例如不同的网页设计、广告策略或产品功能)。通过比较处理组之间的差异,可以评估特定处理方法对于目标指标的影响,如用户转化率、点击率、销售额等。

AB测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

  1. 确定目标指标(KPI):明确需要评估的主要指标,例如用户行为、收入等。
  2. 制定假设:提出预期处理方法对目标指标的影响假设。
  3. 随机分配: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,以消除潜在的偏差。
  4. 实施处理方法:对每个处理组应用相应的处理方法。
  5. 数据收集:记录参与者的反馈和行为数据。
  6. 分析结果:使用统计方法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,确定处理方法对目标指标的影响。
  7. 做出决策:根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采用新的处理方法。

这么说来A/B test很简单,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要点需要注意:

  1. 测试时长:在进行AB测试的时候,时长不宜过短,否则参与试验的用户几乎都是产品的高频用户,无法获得最有效的数据。
  2. 注意新鲜劲数据陷阱:用户对于产品中的新功能往往会产生好奇,而这一好奇在数据层面就会反映在点击上。因此在做AB测试评估时,需要等到观测指标到稳定态后, 再做评估.
  3. 注意人群差异陷阱:由于不同人群在指标上先天存在差异,因此在分析AB测试结果时,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差异。也就是说,实验时分出的用户群,在各维度的特征都应该较为相似,可以基于用户的设备特征(例如手机机型、操作系统版本号、手机语言等)和用户的其他标签(例如性别、年龄、新老用户、会员等级等)进行分类,并进行分组抽样。